12月9日上午,西安交大网信中心党支部、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科技信息部党支部在交大西迁博物馆召开支部结对共建启动会。本次结对子在探索高校、地方基层党支部共建新形态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基层党支部组织建设新动能,通过挖掘各支部建设特色,进一步深化党员学习教育,推动业务融合,共同服务于陕西科技大数据建设、科技信息网建设、联合扶贫等专项工作。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郑庆华,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高彦,机关与直属单位党委副书记刘庆新,网络信息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锁志海,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卫新年,党委纪检委员、综合部部长王朝晖,科技信息部党支部书记、副部长颜吏,科技信息部副部长陈玉,以及两支部党员代表共计4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由学校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高彦主持。
结对共建启动会上,高彦副部长首先向与会同志介绍了本次共建活动的背景。他指出,为切实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进产学研深入融合发展,西安交大选派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参加陕西省第七批博士服务团赴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交流工作。本次支部结对共建活动即是以此为连接纽带,推动落实的一项具体举措,旨在通过两单位基层党支部的紧密连接及共同学习,助力深化校地合作,发挥各自支部的专业技术优势,携手服务于陕西科教事业发展。
启动会上,学校网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锁志海,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科技信息部党支部书记、副部长颜吏分别就两支部建设理念及特色亮点进行汇报,一致表示将以支部共建为载体,对标陕西科技信息化发展新需求,围绕科技数据化、数字经济化、业务信息化共同谋划助推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真招实招”,将党建互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信息化支撑科教扶贫的实际行动,为实现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注入新的势能。
在郑庆华副校长、卫新年书记的见证下,学校网信中心党支部与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科技信息部党支部共同签署了结对共建协议,将依照协议内容共同开展面向安康市紫阳县和平利县的扶贫专项工作,并围绕创新港信息化建设、资格培训等组织专题学习,常态化开展主题党课活动,建立长效的交流互鉴机制,为持续深入的校地合作夯实基础。
在交流发言环节,两支部党员分别结合西迁精神、扶贫工作经验畅谈关于结对共建的期待与构想。
网信中心党支部青工委员、副主任刘俊表示,此次活动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与“爱国奋斗”的主题充分契合,希望双方以西迁精神为价值引领,协力共建精神共同体、业务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为省校资源统筹共享开拓新局面。
陕西省第七批博士服务团成员、西安交大电气学院教师、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科技信息部副部长陈玉结合在云南施甸县扶贫经历谈到,希望扮演好交大与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结对共建的“联系纽带”,为推进科研教育资源共享和紫阳县、平利县专项扶贫工作做出切实贡献。
学校机关党委副书记刘庆新表示,网信中心党支部是机关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典范,用团结奋进、拼搏实干充分发挥了“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的引领示范作用。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与网信中心业务关联紧密,希望两支部以此次结对共建为起点,开展深入且实质性的合作,挖掘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形式、新路径,激发基层党建工作新活力,通过支部共建结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丰硕成果。
卫新年书记指出,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是省委、省政府为建设西部强省、创新型陕西和加快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成立的综合性科技服务机构,2012年成立以来,与交大始终保持紧密合作,期盼以此次结对共建为契机,建立更深层次的合作机制。他提出三点期望,一是提高全员参与,增强结对共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力度;二是进一步明确共建目标,细化共建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确保共建实效;三是发挥共建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各项业务纵深发展,共同打造陕西科教事业的创新引擎。
郑庆华副校长在总结发言中强调了结对共建的深远意义,他指出,“结对子”活动为政校企开展优势互补、融合创新提供了契机,大学只有与社会各界建立全方位的合作,其思想、价值以及科技创新实力才能得到充分展现。对于如何贯彻落实好共建协议,他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充分发挥“1+1>2”的共建效应,整合碎片化资源,形成科学协同的资源统筹链条,推动共建协议各项举措落地,产出支部共建的创新硕果;二是“以贡献谋求发展,以参与赢得机会”,通过开展深入交流学习,深挖发展潜能,着力打造个性化、精准化、现代化的信息化服务,充分发挥交大全方位服务陕西的效能,筑牢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底座;三是以将陕西打造为科教资源重镇为目标,推进资源对接共享,打破信息壁垒,增强成果转化,围绕“六进”策略形成合力,将创新港打造为改革特区、创新特区,为打通国家核心技术发展“最后一公里”提供强劲动力。
会后,两支部以“支部共建推动校地科教资源共享,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为主题组织开展首次支部组织生活会,实地参观了交大西迁博物馆,在历史的回顾中激荡爱国情怀,共同感悟历久弥新的西迁精神。
本次结对共建为西安交大与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集成优质资源力量、共同推动科技创新搭建了新平台,构建了校地融合、发展联动、资源共享的互利共赢新模式,为加速实现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构筑牢固的信息化根基。
作者:网信中心 董文欣 毛琦 王玉婷
图片:网信中心 苏磊磊 董文欣 王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