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多部门举行联合组织生活会,共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特邀人文学院韩鹏杰教授作习近平用典与文化自信讲座
时间:2018-01-19   

1月18日上午,图书馆星空报告厅内座无虚席。当主讲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韩鹏杰老师走进会场,全场起立、掌声雷动。这次活动由网络信息中心党支部牵头,人力资源部、采购办、西部评估中心三家单位共同参加,韩鹏杰受邀作主题讲座,面向职能部门教师解读习近平用典中关于《诗经》、《道德经》中的经典文段,旨在为老师们开阔视野、激发思考,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在韩鹏杰老师的讲授下,《诗经》《道德经》中深奥智慧变得朴实易懂。开篇,韩鹏杰老师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引用《道德经》的众多经典向我们阐述了品读道家智慧的必要性,品读经典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一门必修课,它体现的是一种文化自信。本次讲座内容主体分为三部分,《诗经》《道德经》中关注的个人修养与价值、《道德经》中的人文关怀串联其间,引经据典、联系实际,深刻阐发了老子《道德经》核心概念——“道”的多重含义以及教授给我们如何品读经典的方法。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国人借助天地的形象建立起自己的信仰体系。大地具有担当与承载的品质,人要效法大地,厚德载物,人也要效法学习天的精神,中国人认为阴阳相互作用的内部力量形成天体的运动,将天的精神概括为自强不息。人也要效法天道,敬畏天道。韩鹏杰说道,“天道”也叫作“天理”,就是中国人的信仰。信仰就是做事的终极根据,做事不能违背天道,因为天理昭彰,人在做,天在看,没有敬畏,一切的东西都谈不上……一个民族若没有文化信仰,内部不会有真正的凝聚力,在和外来民族打交道的过程中若说不出自己的信仰,就令外界文化充满了恐惧,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个民族敬畏什么。因此人们学习国学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找回在一次又一次的文化运动中逐渐湮灭的本民族的信仰。“道法自然”,对自然要有敬畏之心,韩鹏杰说:“我们对天地和自然界的每一次胜利,每一次征服,自然界都以更大的惩罚报复了人类。对天道和自然规律充满敬畏,才能和自然和谐相处。”

“上善若水”。老子借助我们身边的自然形象——水,把他认为重要的做人做事的思想和智慧传达给我们。“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韩鹏杰说:“水善利万物,没有水,人类无法生存。水的不争体现在边界不争,湖有湖畔,河有河堤,海有海岸,秩序不争,争则乱,水流前后相随,循序渐进,牺牲不争,前面的水把坑坑洼洼填平,后面的水才可以继续前行。”在谈到心善渊时,他补充道:“我们现在喜欢用一个词来衡量一个人的未来发展,这个词就叫格局,狭小的格局与位置不相匹配,那个位置早晚会坑了你。格局衡量标准就是视野宽、胸怀广,用《道德经》的话就是心善渊”。紧接着他解释了“与善仁”“言善信”“事善能”“动善时”,阐明水的品质,人们应该像水一样善仁、善信、善能、善时。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尊道贵德”……韩鹏杰教授结合实际,将这些经典一一解读,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内涵丰富的文化盛宴。最后,他总结到,一本书,以管窥天,以锥刺地。立足于一两本经典了解经典,比泛泛的了解又有意义。他表示,《诗经》与学校未来发展密切相关,而《道德经》是万经之王,蕴含了人生大智慧,静下心来品读两本著作,一定会对我们的思想、人生、境界都会有很大的感悟,对学校创新港文化内涵建设也起着推动作用。

讲座结束后,网信中心党支部书记锁志海做总结发言时表示,韩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报告会,通过讲述《诗经》、《道德经》这两部中华优秀经典中蕴含的大智慧,让我们对习近平主席用典与文化自信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认识。作为一名党员,一定要肩负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任,不断学习传扬中国传统智慧,以思想武装头脑,让传统智慧在新时代焕发新能量,同时强大文化自信,以“开放、自强、超越”的精神为交大梦、中国梦的新征程做出新贡献。

据悉,此次组织生活会分上下半场,为丰富党员业余生活,同志们集体观看《la la land》和《寻梦环游记》,这两部影片形式不同,主题却相似,都讲述了平凡的人如何通过自身努力实现梦想,在追梦路上收获爱与温暖、领悟人生真谛的故事。希望大家通过观看这两部影片,能够对习近平主席“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有更深刻的体会,并在日后的生活中付诸实践,用勤劳与智慧书写人生的华美篇章。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 站点建设与维护: 网络信息中心 服务电话:82667777(兴庆)、88961111(创新港)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西安交通大学 主楼1703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