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嗷嗷叫的年轻人】安宁刚:默默耕耘在网信事业里的“工科男”
时间:2020-08-21   


百度上对“工科男”是这样解释的:接受高等院校工科专业教育的男生,做事专注,执行率高。逻辑思维缜密,善于研究、发现问题。不善言谈、办事靠谱是他们的典型特征。网信中心有一群“工科男”,他们心怀“用技术改变生活”的满腔热血,扎根在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最前线;他们用汗水与责任,撑起了理想事业的天空。如果你问我,最具典型“工科男”特征的网信人是谁?我的第一反应,那一定是安老师。

安宁刚,网信中心网络运行部主管,高级工程师。2000年毕业于交大计算机系,从事校园网络建设、管理20年,拥有丰富的网络运维经验。他技术过硬,善于从纷繁复杂的过程中排查原因,迅速解除网络故障。瘦高的个头,总是戴着一副厚底眼镜框,为人敦厚不善言谈,每每开会,他总是领了任务默默完成,不邀功,不表现。正如他的名字里的“宁”和“刚”,既有工作上的坚毅果敢认真踏实,又有生活中的宁静致远淡泊名利……

把工作当成事业做

“能与时代一起进步,是我的幸运”。安老师毕业的时候正是互联网刚刚兴起的年代。交大作为最早开通互联网的高校之一,接通了学生宿舍网络。也是从那时起,安老师通过学生宿舍网络探索互联网的广阔天地,并决心投身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事业中……当时网信中心新购置了几台服务器,安老师兴奋之余每天耗在机房折腾这几个“宝贝”,顾不上休息和吃饭。很快,电子邮件、主页、FTP,一个个应用搭建起来了,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开始使用。最多的时候,安老师一个人要承接网络运维、安装调试、邮件管理、规划编制等多项工作,可他从来不抱怨,不偷懒,不拖拉,他说这是他的本职。

创新港信息化建设机遇让安老师迎来了事业上的小高峰。作为创新港园区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统筹者,他接到上级命令,要在2019年6月前顺利开通创新港网络。因为一旦网络延误开通,任何系统、软件的开发应用都会延后,第一批研究生于9月入港是不可能改变的事实,压力可想而知。参与创新港前期建设的人都知道,创新港信息化建设和土建装修是同步进行的,这意味着安老师和同事们的工作环境极其恶略,没有遮挡的暴晒,刺鼻的装修气味,地下室库房的潮气,没有食堂中午饭菜只能在路边台阶上吃盒饭,没有桌椅只能蹲在地上联调测试,与农民工无异……为了不耽误工期,他们在地下室库房简陋的环境里搭建测试环境,对创新港准备安装的网络设备提前进行联调,等具备安装条件后,所有设备迅速安装到位上线,没有耽误一刻时间。如此艰苦的条件,多少都会有人不满,可大家从来没有听到安老师的抱怨,他总是默默的干着自己的“本职”工作,无声无息,却又生生不息。

把情怀写进现实里

“理工科学生,都是想用技术去改变社会。”作为技术工程师,安老师用实力把情怀写进了现实里。他刚工作那会儿,很多工作方式还都是传统模式,比如纸质办公,现场排队办事。安老师闲暇之余经常思考哪些事情是可以用互联网改变的。每到开学初,他就看到同学们来网信中心排长队开通网络,于是他利用闲暇时间做了一个自服务网站,同学们在网上一站式办理业务,解决了辛苦排队的问题,也减轻了服务部老师们的压力。在现在看来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网络应用,但在当时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的年代,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创新。

“能够用技术去改变工作方式,用网络去提升大家的工作效率,节约时间成本,这就是我所追求的。”安老师如是说。创新港网络自投入使用后,为了不影响师生使用,后续的各种升级维护,安老师都放在深夜,哪怕是断一分钟的操作。第二天早晨还要继续观察运行数据,确定操作成功。同时,为了确保创新港网络开通后的访问效果,他和同事们利用晚上时间到各个办公室、实验室现场打着手电筒测试,测试无线网络的信号、测试校内网站、图书馆电子资源访问效果,确保师生入住后能正常使用网络。除了测试,他还不忘“传帮带”,创新港信息化建设中,很多是新进的年轻员工,安老师为他们讲解网络原理,进行网络操作实战训练,带领年轻同事一起处理棘手的用户网络需求。

于细微之处见真章

习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指出:“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也见品德。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在安老师身上,这样体现人物性格的小事随处可见。他是“话不多,办实事”的技术男,是新进同事们的“老大哥”,是领导心中的负责主管。每年暑假,他几乎天天来单位“值班”,自觉主动,毫无怨言。每次遇到停电,安老师总是第一时间坚守岗位,确保各项设备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切换。由于每次停电,都是深夜,安老师在办公室一呆就是一整晚,一方面他要确保交换机、服务器切换电路不出故障,另一方面他要排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通宵之后,他并没有回家休息,而是小憩片刻又投入了第二天的工作……

他在一次学习交流中这样写到:“作为高校网信工作的一员,我决心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要求转化为工作和学习的动力,全身心投身到网信事业中……”安老师的这段文字像他的人一样,朴实无华。作为具有14年党龄的他,时刻按照“合格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充分展现了“公而忘私、埋头深耕”的奉献精神。青春之美,正是奋斗之美。青年之快乐,正是奉献之快乐。人不会永远年轻,但永远会有人年轻。安老师就是这样的人,在默默奋斗中坚守初心,推动着学校网信事业行稳致远。因为,奋斗者永远年轻!

作者:网信中心 董洋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 站点建设与维护: 网络信息中心 服务电话:82667777(兴庆)、89891111(创新港)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西安交通大学 主楼1703  邮编:710049